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的化学矿山系,先后经历了化学矿山系、资源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建设和发展。
学院现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为湖北省一流专业。2003年矿物加工工程获批硕士点、2007年获批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湖北省磷矿采选与固废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为一个在化工矿山具有深厚底蕴、教学与科研实力较强的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9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
(一)
“四导三进双导师”育人体系
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学院实施“四导三进双导师”本硕协同一体化育人体系,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模式,选聘专任教师和助理导师(研究生)共同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双导师),让学院本科生尽快进团队、进项目、进实验室(三进),全面对学院本科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创新指导(四导),制定了完整制度方案和工作流程。在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下,学生学业完成质量较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等专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铜奖1项。本科生作为第一或共同作者发表论文16篇;本科生作为专利发明人申请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二)
“红色矿业,绿色发展”育人品牌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打造“红色矿业,绿色发展”育人品牌。挖掘中国矿业史中的思政元素,将矿业史、专业史、党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党与中国矿业开发”演讲比赛、微党课比赛,举办“党与中国矿业”专题展览,开设素质选修课,组织学生赴武钢博物馆、大冶铁矿、兴发集团社会实践等,以中国矿业的革命历史、功勋矿山和矿工、铁人精神为内涵,传承中国矿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发展的“红色基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绿色发展”为中国矿业未来发展的理念,学习“新时代矿山劳模精神”,感悟现代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发挥“红色矿业,绿色发展”品牌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报国理想,引领矿业学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才培养
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连续四年位居学校前列。近年来,学院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本科生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学院有30%以上的毕业生被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的大型企业单位录用。目前,学院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企业家、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介绍
(一)采矿工程专业
1.专业名称:采矿工程
2.学制:四年
3.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4.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满足现代矿山企业智能发展需求,能在磷矿等资源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地下工程设计及研发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骨干人才”。
本专业具有“化工与矿业工程”国内一流学科背景,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设采矿国际班、智能采矿与隧道工程特色班,毕业生能服务于国内外矿山开采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及隧道工程等领域。拥有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矿山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核心课程:
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岩体力学、矿山机械、数字矿山技术、矿井通风与智能控制、爆破工程等。
6.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博士学位13人,正高级职称教师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1人。
7.学生获奖:
荣获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86项、三等奖13项,承担校长基金项目10余项。
8.就业去向:
(1)专业重点就业行业和岗位:
毕业生可进入矿山安全监察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国家行政部门,也可从事冶金、有色、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工作。
就业岗位包括:采矿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建造师、地质工程师等。
(2)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
近5年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冶集团、铜陵有色集团、兴发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的大型企业。
学生升学高校主要包括: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1.专业(方向)名称:矿物加工工程
2.学制:四年
3.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4.专业简介:
是全国唯一以培养化工矿山矿物加工工程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面向矿物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冶环境工程等领域,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工程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矿物加工工程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磷矿分选、稀土提取、选矿药剂和设备集成创新等都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5.核心课程:
资源加工相关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矿石及矿物学、矿物加工研究方法等。
6.师资力量:
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出国留学交流经历。
7.学生获奖:
近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与竞赛活动,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批校长基金13项。
8.就业去向:
国内外大型矿业集团公司技术骨干;矿业投资公司技术顾问;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研究设计院所工程师、设计师;大专院校教师等。
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含考取研究生)为96%以上。80%的就业毕业生进入宝武集团、宜化集团、兴发集团等中国100强企业;30%的毕业生考取了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或海外高校深造。
(三)安全工程专业
1.专业(方向)名称:安全工程
2.学制:四年
3.学位:工学学士
4.专业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批准设立,2002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列入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20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工业安全科学与技术”湖北省优势学科群。安全工程专业目前拥有1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其他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
5. 核心课程:
化工安全、安全评价技术、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职业卫生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安全监测监控等。
6.师资力量:
本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10人,90%以上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安全生产专家4人。
7.学生获奖:
近三年,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作品大赛、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全国互联网+实践作品大赛等荣获多个奖项。
8.就业去向:
安全工程专业侧重于培养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职业安全与健康、公共安全技术咨询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近三年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均为98%以上,其中研究生入学率为40%,毕业生在中国100强的企业高端就业率超过80%,就业涉及到建筑、化工、汽车制造、有色金属、高新技术等行业。
(四)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
1.专业(方向)名称:应急技术与管理
2.学制:四年
3.学位:工学学位
4.专业简介(含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优势):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响应国家战略、满足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从事应急领域“懂技术、会管理、能协调”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而设置的本科专业。
武汉工程大学“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以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安全工程”为依托,涉及工学、安全、机械、机电、法学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202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急技术与管理需要,掌握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富有应急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应急理论技术与管理知识和外语能力,能够在公共安全、矿山、建筑、化工、消防、机械、电力等行业领域,从事应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发、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监测监控、教育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等工作,并能解决实践中复杂应急技术与管理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5.核心课程:
应急管理学、应急救援技术、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决策与指挥、通风安全学、统筹学、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导论、防火防爆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应急救援心理与行为、事故调查与处理、特种设备安全、安全监测监控、灾害经济学、应急管理信息技术。
6.师资力量:
为开设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我校进行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目前,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配备专任教师有20人,其中教授7人, 副教授9人,80%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安全生产专家4人。
7.学生获奖:
自开始招生两年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实践作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项目中荣获多个奖项。
8.就业去向:
(1)专业(尤其是方向)的重点就业行业和岗位;
(2)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含就业、升学、典型毕业生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培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服务、产品设计开发、应急指挥等方面工作。
(五)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1.专业(方向)名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学制:四年
3.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4.专业简介(含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优势):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依托于湖北省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化工与矿业工程学科”的新兴专业,涉及化工、矿业、冶金、材料、经济和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是我国产业升级战略性专业。通过四年本科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晓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旨在为社会培养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领域急需的技术人才。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师生互促。
(1)以工程实践为指导。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实践教学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为理论的延续、扩展和深化提供保障,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以能力提升为根本。摆脱“填鸭式”知识教学,通过讲解与提问、情景模拟等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展设计任务竞赛,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口头和书面交流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以师生互动为保障。教学相长,教师实时补充教学案例,及时更新前沿知识,不断总结知识点和设计技巧,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建立师生定期交流的模式,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及课堂学习的各种反馈,并持续改进,鼓励学生依托课程的专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5.核心课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资源加工过程与装备、分离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现代磷化工技术与应用、工业生态学等。
6.师资力量:
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教师共有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77.78%,其中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教师总人数的100 %。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项,行业科技奖励2项。
7.学生获奖: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湖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三等奖1项。
8.就业去向:
本专业面向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完成四年学业后可在政府、经济管理、技术监督及能源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处理、再生资源的鉴别、回收、处理、加工、工艺设计及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成长为具有卓越发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